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97页 (第2/2页)
是不想百姓胡咧咧造成恐慌。 两人细细商量了一些事情,全是一些预防措施,不得不提前想出应对之策。 四年的干旱,外面是饿殍遍野,可是威西境内虽然也一样干旱,但是有一位提前就做准备的好大人,居然没有饿死一个人,靠着之前的积攒还有新粮种,居然全然活了下来。 也没有一户人家外出逃荒,还有不少难民不朝京城方向与南方逃,却偏偏跑来威西,只为了活下来。 没有如他意料中的升迁回京城或去州府,而是留任此地,皇帝不放心下一任县令是否如沈清和一样干实事,在饥荒时哪敢随意安排别的人来,西戎人虎视眈眈,一直想占据边关几座城,连成一线为他们的据地。 可是每次袭击时,都无法做到连成一线,只能退而求其次,抢掠一番。 干旱年间,西戎人每年至少来五次,次次都以失败告终,没有一次能进威西,刚靠近威西百里之内,就会被突如其来的各种意外状况击溃,每次伤亡惨重。 西戎人的人数是急剧下降,承受的干旱,死去很多的人,还有发动战争,死去的军士更多,原就人数不多的西戎人,在几年的时间内,人数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,老幼妇孺更是少了一大半。 饥荒时,一般死的最多的就是老幼妇孺,偏偏幼儿与妇女是一个族群的希望,没有她们,一个族群消亡的非常快。 六年快七年的的时间,对很多人来说,也许意义不大,对沈清和来说,太重要了。 娶妻生子,建功立业全是在这六年的时间。 坐在马车上,回头遥望后边还站在原处送别他们队伍的百姓们,沈清和也很不舍。 此回一别,估计再难有机会来威西。 夫妻俩一人抱着一个孩子,大儿子沈涵已经快四岁,小儿子沈轩两岁,小小人儿最喜欢跟着外祖父去军营,看武将操练。 袁蔓蔓如今的一颗心除了孩子全扑在夫君的身上,夫君待她的好,她全记在心中。 看着夫君别离时的难过,袁蔓蔓轻声细语安抚夫君,别难过,有机会再回来看看。rdquo; 但愿有时间有机会。rdquo; 会有的,等孩子们长大,我陪你回来看看。rdquo;袁蔓蔓的身体比普通人健康很多倍,她自己也感觉到身体确实非常好。 好,我们一起回来看看。rdquo; 离开威西,沈清和直接升迁回京城,再不回去,皇帝也受不了亲妹妹的抱怨。 如今的威西人民,即使在干旱年间也赚了不少银子,靠着种红薯与土豆没少赚,前两年,沈大人又开始教他们种植长绒棉,以后也是来银子的道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