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10章召告天下 (第2/4页)
赫武第一个要杀的就是我们。” 李信隐一席话说得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耸容动容,更加坚定了要与江东决一死战的心。 李信万这个时候也站出来说道:“大哥,我们不但有人,我们也有钱!为了国家,我李信万可以交出我个人所有的财富,当年,王家的国库我们江南不是得了吗,所以压根没必要向江东称臣,这江山是父皇好不容易打来的,现在天下只有江东和江南两个国家,我们勇敢点,最后多半有可能是我们江南得了江山!” 没有一个人提出要遵守当年的盟约,不要做一个失信之人,大家一致的主张就是打江东,绝对不能向江东称臣。 人人都信心百倍,眼睛里焕发出异彩,仿佛只要一开战,江南必胜似的。 陶然儿表面不动声色,内心却在暗暗摇头,从这一点上来,李家几兄弟的人品就比不上孙赫武,孙赫武君子重诺,从来不曾失信于人,可是江南李家这几兄弟,出尔反尔,唉—— 陶然儿让自己不出声。 因为她一说话,必定惹人厌憎,说她是江东的奸细,道不同不相为谋。 李信志思量着慢慢说道:“本王觉得,半年前,我们答应江东,向江东称臣,孙赫武才撤了百万大军,临安也才得己保住,孙赫武是条汉子,当时,他原本可以吞并了我江南再去扫平倭寇的,但是他没有这样做,这说明他光明磊落,他将我们当成自己的人,将倭寇当成敌人——” 李信志的话还没有说完,李信海就恶狠狠地打断他的话,大声道:“大哥,你是不是疯了?尽说些糊涂话!自己的江山自己不做主,却要拱手让人?”李信海的声音如同打雷一般,在他的眼里,对李信志这个江南帝君全无半点尊重之意。 李信志微微向后仰了仰身,压抑着自己的怒气,仍旧用商量的语气慢慢说道:“另外,本王还是这一个主张,如果我们江南向江东称臣,那么,从此不会有乱世,也不会有战争,百姓可以安居乐业,太平年代可以提前几十年到来,你们现在又要与江东开战,百姓又要受苦,本王并不认可,因此,孙赫武要本王出使江东,本王答应他,本王按时去。” 什么?!李信志的声音十分坚定,虽然不大,却掷地有金石声,江南李家其它几兄弟几乎气疯了。 他们震惊地看着李信志,脸上都是狐疑和愤怒的神色,他们一致认为他们的大哥已经被鬼偷走了灵魂,现在的大哥只是空有一个躯壳。 李信海黑着脸,冷冷地瞪着李信志和陶然儿,对他们说道:“大哥,总之,我绝对不会让你走出临安城半步!” 李信志也气愤起来,他故意让自己的身体歪向椅子的靠背,装作闲适的样子,两只手紧紧地捏着扶手,以此来舒缓自己内心的愤怒,他对李信海慢慢说道:“信海,你不要冲动,孙赫武是一个大英雄,他值得信任,本王愿意向他称臣,只要和平时日能早到来,百姓能过上好日子,本王想对大家说的是,接下来,我们不应该讨论谁胜谁败,而是乱世结束,如何治理这太平,我们应该与孙赫武同心协义,一起商量如何治理太平的大事。” 陶然儿内心震惊,她欣赏地看了一眼李信志,想着自己的男人就是与众不同,他心怀宽广,心地仁慈,心里只装着百姓,并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,他眼光长远,在江南其它人要为争夺天下而战时,他已经决定向孙赫武称臣,并且替孙赫武操心如何治理乱世结束之后的社会了,大家都知道,乱世过后,帝君可以闻琴而治,但是具体怎么个闻琴而治法,是推崇佛教,还是道教,亦或是天主教?还是推行茶道等别的办法,大家又不清楚了。 李信海气得双手握成拳头,手关节发出咯咯的响声,他黑着脸,对李信志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你不要多说了,总之,我绝对不会让你做出这种丢祖宗脸的事情!”他说出来的字如同吐出来的石块。 李信志也站了起来,下巴崩成方形,瞳孔收缩成一个小点,他板着脸大声道:“本王心意己决,你们谁劝也没有用!” 李信海的鼻子里发出冷哼声!其它几个李家兄弟,一个个也脸色难看,如同青铜疙瘩。 陶然儿仍旧沉默,但是她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。 在江南的冷战中,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,一转眼,眼看着就到了李信志出发的日子,陶然儿帮他在收拾行李,第二天便是江东与江南约定好的出发去江东参加宴会的日子。 李信志出发到江东去参加孙赫武召开的庆功宴,那么就意味着江南向江东称臣,天下一统,乱世结束,太平年代到来,这是一件标志性的事情,不但江南,整个天下,上到文臣武将,下到普通百姓,都在盯着李信志的一举一动,只要李信志率着属下离开江南皇宫往江东进发,那么天下的太平盛世就来到了。 可以说,李信志的行动,如同在聚光灯下,一举一动,备受瞩目。 立春宫内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