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13节 (第3/3页)
下人的,哪敢推脱狄解元的事情啊,还望秀才公美言几句!” 包拯摇头:“开封府衙要查的,你们若是不给个答案,我岂敢多言?” 掌柜苦声道:“那到底是什么事?” 包拯慢吞吞地道:“说来也有些时日了,你们娄家当年出过一件事吧,没有报官留案的那件……” 掌柜先是愣住,然后仔细想了想,面色突变:“九公子的绑架案?人没回来……我们也没敢责怪衙门啊……怎的现在又来问了?” …… 片刻后,包拯走出状元楼,与等候在外面的狄进和公孙策会合,低声道:“十六年前,娄家的九公子娄彦先,遭无忧洞的贼子绑架,娄家给了赎金,人却没回来,这个小公子天资聪慧,看什么都一学就会,并且是能接触到酿酒和道术的!” “被绑架时,娄彦先十二岁,如果没有被无忧洞的贼子害死,而是活到现在……” “此人很可能就是‘七爷’!” 第一百五十七章 无论过程正义,还是结果正义,先要有正义! “大中祥符三年,娄家绑架案,确实没有案卷,只能找年老的吏胥回忆了……” 府衙正堂,陈尧咨缓缓地道:“依你们所言,此人有可能是那‘七爷’,当年被绑架的人,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贼子的首领?” 这其实并不罕见,无忧洞里面的许多贼子,就是小时候被掳进去的孩童,在那样的环境下被完全扭曲了人格,从被害者变成了加害者,然后不断地恶性循环,让这个京师的毒瘤越来越大。 公孙策率先道:“十二岁的年龄已经不小,早就懂事,如果‘七爷’真是被绑架的娄彦先,他肯定受不了那暗无天日的老鼠洞,一有机会就会钻出来……” 包拯沉声道:“庞家村是据点,村民是伪装,但心腹手下都清楚,他不会太自在;游方道人是来日发达的铺垫,不能频繁出现,也是带着强烈目的扮演的;此人肯定还会有不为人知的身份,以另一种面貌光明正大地走在京师的街头,享受食物与生活!” 公孙策精神大振:“我们得好好问一问娄家,将这位小公子当年的习惯打听到,他喜欢哪家正店的食物,喜欢哪家铺子的货品,喜欢京师哪条街道的景致,都要问清楚!” 包拯有些担忧:“不过娄家人一旦知道,自家的公子没死,反倒成了无忧洞里的贼首,绝对会百般抵赖,不愿配合,需要防备他们含糊其辞,甚至故意扯谎……” 公孙策掷地有声:“无忧洞害了多少人,此时是抓捕贼首的最好时机,娄家若是因为顾及名声而不配合,那将来更会遭万人唾骂,他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!” 包拯颔首:“是该如此!由不得他们不说!” 陈尧咨见两人聊得火热,有些欣赏的同时,又有些无奈:“你们可有证据,证明娄家曾经丢失的公子,现在成了无忧洞内乞儿的头领?” 公孙策皱眉:“这……除非抓到了那个‘七爷’,否则又怎会有实证呢?” 包拯道:“两者间必有联系,这么多条件符合,不会是巧合……” 陈尧咨同样希望那個贼子的身份真被识破,那样距离抓捕无疑近了一大步,却知道此言说服不了其他人。 这两个年轻人确实聪慧,但于政务上还是太天真,完全是一腔热血,他看向沉默的狄进:“仕林以为呢?” 狄进思索完毕,反问出一个问题:“娄家真的不知道娄彦先的处境么?” 这话一出,在场三人都愣了愣。 包拯和公孙策稍作沉吟,觉得不太可能:“娄家如果不知,那还是遗失了家中子嗣的受害者,倘若知道,就是同流合污!娄家也是当地大族,何必与乞儿帮合作?” 陈尧咨则从大族的角度考虑问题:“娄家肯定是不愿意与乞儿帮、无忧洞扯上任何关联的,但如果那丐首真是娄彦先,此人与娄家的血脉关系,是斩不断的事实,在已经改变不了的情况下,大族或许会选择默许。” 狄进道:“如果娄家只是受害者,那在毫无证据下,暂时不要轻举妄动,倘若娄家早就是知情者,那态度就不光是不愿意了,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阻挠衙门抓人!” 陈尧咨马上安排精干衙役:“你们去往状元楼外,盯住娄家上下动向。” 狄进低声提议:“大府,不如让忠义社的成员也盯一下贼人?” 陈尧咨知道,这是不放心衙役的能力,实际上他也不放心,但作为京师衙门,不能依靠江湖之力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