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_第15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51节 (第2/3页)

,直到一道怪异的声音突然闷闷地传来:“朕要骑大马……”

    阎文应面色先是一变:“你说什么?”

    赵元俨扭过头,呵呵笑着,似乎要站起身来,但腿一时间麻了,又跌回尸体上,脸上沾满了血,嘴里则絮絮叨叨:“朕的话听不到么?还不快去!快去!”

    阎文应明白了,俯身下来,凑到这位王爷耳边:“圣人身边的宫婢荣婆婆、前入内内侍省都知江德明、驸马府都监梁承恩,还有你那位养在外面的私生子孙允宗,都已经先王爷一步了,王爷以为装疯,还能躲得过去吗?”

    赵元俨理都不理,爬起身来,脸上带着痴傻的笑容,就要出去寻找木马:“朕要骑大马!朕要骑大马!”

    阎文应皱起眉头,彻底不耐烦了:“带走!”

    两个胆子大的禁军,一左一右将赵元俨干瘦的身子提了起来,一路拖拽了出去。

    阎文应哼了一声,又来到王妃张氏的尸体前,用脚轻轻踢了踢,不放心地道:“尸体也带走!再给咱家搜,把通辽的罪证搜出来!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其余人立刻四散开来,进一步搜查罪证,连八大王平日里骑的木马都不放过,反复敲打,寻找暗格。

    待得夜幕降临。

    皇城司如一阵风离去,一片狼藉的王府中,再无活人的气息,只剩下一匹破损的木马摇摇晃晃,最终嘭的一声,歪倒在了地上。

    第一百九十九章 跨马游街,今科立志!(第二卷结)

    琼林苑。

    对于科举士子来说,这里是圣地,前唐有曲江宴,专门款待高中的进士,宋有琼林宴,设在这座皇家花园中,以官家的名义,宴请新科及第的进士们。

    关键是金榜贴出,今科进士的名单公布,在琼林宴的那一日,新科进士还要簪花穿红,跨马游街,从东华门外唱名而出,一路走到琼林苑。

    这并非是官方既定的程序,更像是一种风俗,如果说后世所传真宗的那首诗篇,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,是劝学之用,那么毫无疑问,这种进士游街更是看得到的无尽风光,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前仆后继地求学努力,寒窗苦读。

    今天,就是狄进领着三百三十三位同科进士,激励后辈学子的时候了!

    东华门外,众人早早到了。

    人群首次有了些乱哄哄的感觉,显然是情绪过于激荡,都按捺不住心头的躁动。

    王尧臣、韩琦、文彦博、公孙策……一贯注重风度的士子们,脸上都乐开了花,狄进估计自己脸上同样不自觉带着笑意,唯独包拯还是那副沉静的模样。

    不过他这张黑脸,穿着绿袍官服,头上还簪着金花,又是一副严肃模样,不得不说,有种莫名的喜感。

    今科士子还没有任命官职,尚未完成解褐入仕的人生重大转折,但官家特赐的官员三件套已经发下,官服、官靴、笏板,顺带还有金花。

    唐宋的官服,没有明清飞禽走兽的补子,直接是用颜色判断的。

    九品八品是青袍,七品六品是绿袍,五品四品穿朱袍,三品及以上穿紫袍。

    由于宋朝的本官品阶实在太难升,官家往往会特赐官服,毕竟宰相的本官很多时候仅仅是四品五品,地方上的知州更别提了,朱袍宰相、青袍知州,实在不体面,所以赐五品服、赐三品服的操作很常见。

    同样的道理,绝大部分的新科进士,本官都是从九品开始,却能得天子特赐,赐七品服。

    所以在场的三百多人,都是清一色的绿袍。

    这就是进士的尊贵,起点就是许多官员的终点,甚至有的努力了一辈子都达不到!

    而赐予簪花的行为,则属于时尚潮流。

    这潮流是真宗带起来的,据说真宗和宰相陈尧叟,即陈尧咨的大哥,在一次宴饮上,喝到高兴处,真宗从头上取下一朵最名贵的牡丹,亲自为陈尧叟戴上,宴罢出宫,一阵风扑面而来,吹落一片花瓣,陈尧叟都让侍从拾起,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,郑重之情,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从此之后,赠簪花成了一种潮流,身份越尊贵的,赐予的花也越珍贵。

    当然,鲜花不是每个时节都有的,那怎么办呢,用金子做呗!

    官家赐予新科进士的,正是金花,宫廷名匠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