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411节 (第1/3页)
夏竦很清楚,朝廷君臣对于辽和夏的态度完全不同。 对夏,朝野上下从来不畏惧开战,之前的反对,是因为有一批老臣不愿打,觉得好不容易得了二十多年太平,开战与民生无益,至于将来西夏会不会打过来,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之内。 但对辽国,又是另一回事了。 此前雁门关外,狄青以少胜多,灭了辽人数百精锐,传入宫中,太后大悦,官家更是喜不自禁,可朝堂之上,由此弹劾狄青的都不在少数,说他妄起边衅,将陷民于水火,有的甚至提出请斩狄青,以儆效尤的要求。 哪怕是辽军抄小道入关,要血洗边境村落,这些朝臣也根本不管,他们恐惧的是与辽国再度开战,只要保证两国不交兵,其他一切都可以靠边站。 这也是之前的外交,一直是宋廷处于被动的原因,曹利用的暴脾气是一个转折点,狄进的出现则完全占据了外交的主动,而那依旧是建立在和平的态度上。 现在则是要威逼辽庭,来日重开北伐,可想而知这个请命一旦上达天听,会在中枢掀起何等的轩然大波! 夏竦不愿意放弃机会,但也不会一味的冲动行险,而是得仔细谋划一番,让别人火中取栗,自己从中得利。 “《平燕十策》!” 夏竦沐浴更衣,入书房后,大笔一挥,酝酿好的对辽战略几乎一气呵成。 写完之后,他看着这绝对不逊于《定边十策》的方略,满意地点了点头,却不上交,开始朝堂布局。 一批批人开始出入别院,又有书信往来,联络不绝,夏竦很快将自己的门生故吏调动起来,准备在朝中席卷出一场全新的风波。 至于西北的局势,就要看狄进、范雍、刘平他们的能耐了。 能撑得住,到这边安排好,双方配合,威逼辽庭,夺取兴灵,自是皆大欢喜! 若是撑不住,被李成遇在后方稳住阵脚,功亏一篑,那也没法子…… 至少他已经捞到前期的功绩,安然抽身! 夏竦抚须微笑,正自有条不紊地安排着,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却发生了。 “开封府衙来人,要缉拿秦顺儿?” 秦顺儿是府上豢养的门客,区区一名江湖游侠,之所以能给夏竦留下深刻印象,是因为此人麾下有着一群血勇之士,着实为府内办了几件要事。 若论关系,双方其实有些像是当年忠义社之于吕府,这些高官显贵族中有些不方便的事情,总要有人为之。 既然如此,夏竦也不能完全不顾对方的死活:“怎么回事?他犯了什么罪名?” “这是开封府衙的文书,请相公过目!” 对于宰执来说,绝大多数案子都不叫案子,比如夏家与党项人走私青白盐,不是没有痕迹,但夏竦自信,即便被人抨击,也能轻松压下。 可此时此刻,看着开封府衙的通传文书,上面醒目的审刑院、大理寺和刑部的印章,他的面色肃然起来。 审刑院是关键。 这个部门是太宗朝淳化二年设置的,掌复查大理寺所断案件,由知院官与详议官提出意见后,报中书,奏请天子决断,历史上神宗元丰改制,并归刑部。 但在这个部门存续的期间,其权势是高于大理寺和刑部的,几乎拥有调阅天下所有案卷的资格,如果要将州县及京师的案件并联查探,也是由审刑院出面最佳。 现在对方发公文,开封府衙负责传唤缉拿,显然不是小事。 夏竦的第一反应是用宰执的权威,先压一压,但仔细想想,还是要调查清楚。 一查不要紧,当消息传回,这位相公首度勃然变色:“与弥勒信徒有勾结?老夫府上的古物,还有东南弥勒的赃物?” 第四百八十一章 谒庙献俘!刘娥要穿衮服! “啪!!” 张茂则不用抬头,就知道肯定是官家又把奏劄掷于地上了,但这回赵祯愤怒的声音,还是紧随其后地传了出来:“自己畏敌怯懦,却将敢于跟辽人开战的忠勇将士,说成罪过,简直是一派胡言!一派胡言!” 内外的侍从宫女,都是一惊,有的即刻拜下,有的愣了愣,还直挺挺地站在那里。 实在是一向好脾气的官家,从来不对下人发火,如此震怒,是头一回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