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06节 (第2/3页)
出,眉头又罕见地皱了起来。 信件的内容很简短,只有一行字:“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。” 末了还有留言人——“都君”! 包拯思索片刻,将信件贴身收好,然后带着两名护卫,回到租借的宅子里睡觉。 第二天起来,依旧是到审刑院埋首案牍,在浩瀚的案卷里渺茫地搜寻着嫌疑者的踪迹。 这份平静直到第五日才被打破。 公孙策约了狄进和包拯匆匆相见,到了面前就将信件取出:“我昨日刚出御史台,就收到这封信件!” 狄进接过看了,面色凝重起来:“‘都君’?” 这个人是“组织”最年轻的称号者,据记载,十二岁入“组织”,十三岁称“人使”,成为称号的备选者,十四岁为“都君”,十五岁杀光了所有与之相关的联络者,屠戮据点“大名”,焚毁“记册”,从此不见踪迹。 宝神奴起初还信誓旦旦地说,这个“组织”的最大叛徒,就是姐姐狄湘灵,狄进由此产生担心,万一狄湘灵真的是“都君”,那么报复迟早要来,不如先下手为强。 事后回想,宝神奴的目的也不出意外,就是借刀杀人。 他自己被抓,知道再无希望对抗,便把“组织”兜出来,再将狄进最在乎的亲人,与那个不死不休的叛徒联系上,为的就是双方拼个你死我活。 而现在确实如此,“司命”被抓,“司伐”已死,“组织”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。 只是狄进安然无恙的结果,恐怕慰藉不了宝神奴的亡魂,棺材板都要动一动。 哦对了,他没能安葬在棺材里。 那倒是不必担心了。 但“都君”的身份,始终是一个谜。 这个叛徒屠戮“组织”的据点后,从此失踪,但怪异的是,“司命”和“司伐”不让手下追杀,准确的说,当时中原这边只有“司伐”在,这位并未下达追杀令,反倒让专门锄奸的“锦夜”不用关注,以致于“锦夜”至今耿耿于怀。 狄进当然也好奇过“都君”到底是谁。 不过天下之大,这位若真是一走了之,从此隐姓埋名,或者干脆去了中原之外的地方,那确实无处可寻…… 没想到现在,“都君”现身了。 “是真的‘都君’,还是假托其名?” 正在思索之际,就见包拯从腰间取出叠得平平整整的信件,摊了开来:“四天前的晚上,有人也射了这封书信,到审刑院中!” “信中所言,一模一样!” 公孙策拿过扫了一眼,就沉声道:“这个传信者,无论是不是‘都君’,都发现朝廷正在做的事情,便想借我们的手,彻底剿灭‘组织’?” 说到这里,他又奇道:“可既然如此,信中为什么是一个哑谜呢?如果他知道‘司灵’是谁,可以直接告知啊,这般遮掩,又是为何?” 狄进则看向包拯:“希仁,四天前这封信就送达了,伱为何没有理会?” 包拯道:“藏头露尾,毋须理会,若是心怀坦荡,真心相帮,寄信人会现身!” “说得好!” 狄进颔首:“然而这封信先是递给审刑院的希仁,希仁未曾回应,寄信人又递到了御史台的明远手中,这就说明此人至少不胸怀坦荡,不愿或不敢现身,只想让我们知晓信中的消息!” 公孙策晃了晃信件:“现在的问题是,信中所言,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,到底指的是什么?‘司灵’就在我们身边?” 包拯沉声道:“我只信案卷,不作无谓的揣测。” 公孙策无奈:“可案卷记录不全啊,尤其是多年前,许多地方衙门都是敷衍了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