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唐英雄养成记_110、第一百一十一章 听令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110、第一百一十一章 听令 (第2/3页)

极小,最多三四个月的样子。这么小的孩子喝茶可不合适。

    “咳咳……”顾小小轻咳一声,开口道,“这位夫人,小孩子还是不要喝茶的好。我这里有牛奶和果汁,都适合孩子饮用,再不然,清水也比喝茶为好。”

    说着,也不等那女子答话,招招手,自有小厮利落地送上来牛奶、果汁和清水。

    小厮们做事还很细心,牛奶和清水送上来都是热的。那夫人感佩不已,心下又是欣喜又是酸楚。欣喜自己千里奔波没有投错人,酸楚的是,自此母子俩就只能在此隐姓埋名,当做普通百姓住下来了,再不能想往日的繁华。

    衷心地向顾小小告过谢,那自称惠娘的夫人开始喂孩子。而且,那名男子也动作熟练地在一边服侍……对,是服侍,而不是正常青年夫妻之间的互动。从这一点看,顾小小更加确定了一些对这三人身份的猜测。

    顾小小没有出手试探什么,简单地交谈之后,顾小小将三人交给顾府的大管家,收拾了顾府的一个小跨院,让他们住了下来。

    什么人家年轻妇人身边会有男子服侍?而且还是贴身服侍?再加上夫人和那男子的举止神情,顾小小已经不难判断出其身份了。但顾小小不想深究。身处乱世,越是高贵的身份,恐怕越危险。在她这里能够让他们摆脱那些所谓的阶级身份的困扰,归回到普通人的生活,未尝不是他们的幸运。

    至于这三人会不会对她带来什么麻烦……顾小小苦笑摇头,她自己沾染的麻烦还少吗?也不差这一件了。

    正是春播时节,这件事很快就被顾小小丢到了脑后。

    北七郡的红薯、马铃薯栽种都已经普及,水稻插秧和棉花的种植,因为种植技术和水利条件的限制,却并未大面积推广开。即使如此,因为顾小小这里的种苗成活率高、耐旱耐涝、产量也高的多,很多人都来买顾小小的庄园里购买种苗,是以顾小小的庄园里繁忙异常。

    因为有了从突厥带回来的奴隶,这些繁忙的劳动倒也能应付过去。赵王杨杲北上就蕃已经是第三个年头,农庄里的老把式们对几种新型作物的种植也已经很是熟稔,是以,顾小小除了去水源中加上些空间水外,也没甚要做,干脆专心关注起河北诸郡的形势来。

    赵王杨杲名义上是让罗成到河北诸郡剿判,但河北诸郡许多城池已经被叛军所占,是以,大家心知肚明,这个剿判实际上就是北七郡范围往南推进的一个借口。

    北七郡包括五原、榆林、马邑、定襄、博陵、楼烦、上谷七郡,加上雁门关所在的雁门郡,实际上是八郡。从北七郡南下,接壤的自西向东依次是:朔方郡、雕阴郡、离石郡、太原郡、恒山郡、赵郡和河间郡。

    楼烦郡南就是李渊驻守的太原郡,而与李世民驻守的上谷郡相对的则是河间郡。太原郡和河间郡之间仅仅隔着一个小小的赵郡。

    罗成率部从马邑郡出发,经雁门郡到达太原郡和恒山郡的交界,这里崇山峻岭,山势高峻,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。而这道屏障之中的土门关(或称井陉关)就成了河北河东两地的要塞。

    罗成手持赵王杨杲的令函,一路急行军,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,就将恒山郡收拢,隶属于恒山郡的井陉关也顺势被罗成收入囊中。

    拿下恒山郡,不但增加了北七郡的版图,更主要的是切断了河北和河东(太原郡)的必由之路。

    罗成在恒山郡稍事休整之后,继续南下,肃清赵郡的匪寇。多时未能与江州的大隋朝廷联系上的赵郡,也顺势归依了赵王杨杲。接下来是襄国郡、武安郡、清河郡、信都郡,罗成都顺风顺水。

    连续六郡,罗成也只不过用了一个半月。

    至收拢信都郡,罗成才终于正式对上了此次出兵以来的最大的一股叛军:窦建德。此时,窦建德饶阳起事之后,已经连续攻下了同时河间郡的乐寿和信都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